作者: 郑华伟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2-07-04 09:10
中国菏泽网消息 (通讯员 任仰勇 赵考壮 记者 郑华伟)“现在街上几乎看不到电三轮、电四轮车了,市民感到安全多了。”6月30日,家住郓城城区的李峰说。
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,郓城县把改善城区道路交通秩序,减少交通事故,形成文明有序、安全畅通道路交通环境,作为创建内容之一,开展对“三小车辆”综合治理,取得了显著效果,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、幸福感。
加强组织领导,创新有说服力的宣传方式。郓城县从各相关职能部门抽调精干力量,组成了县“三小车辆”指挥部,就“三小车辆”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研判,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,开展综合攻坚治理。并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成立了宣传工作专班,通过有关媒体及相关部门微信公众号,开展“‘三小车辆’不安全,关系你我他”等方面的宣传。抽调交通、消防、公安交警、综合执法、市场监管等部门执法人员5000余人次,走进商超、广场、火车站、汽车站、医院等人流密集区广泛宣传劝导;发动社区(村)干部、网格员、志愿者、物业公司工作人员等3000余人次走街串巷,开展志愿劝导,发放宣传单页60000余份,提高全民交通意识、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;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志愿者围绕“三小车辆”治理和文明城市创建,创作出快板作品《建设文明新郓城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,营造出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,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、认同、支持和配合。
形成工作合力,开展有温情的疏堵治理。郓城县组织相关部门志愿者在各路口开展“三小车辆”禁限行宣传劝导,对将要进入城区的“三小车辆”按照治理要求进行劝阻、登记,制止驶入禁限行区域并劝返。抽调公安交警、交通、综合执法三个部门60人,分为6个联合执法小组,按照稳妥、温情、灵活、依法的原则,对车辆乱停乱放、非法营运、闯红灯、逆行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进行集中治理。在城区学校成立志愿服务专班,在上下学的四个时段,严格管控家长驾驶“三小车辆”接送学生,并向家长宣传“三小车辆”禁行政策。党政机关率先垂范,从49个单位各抽调8名人员,在城区42个主次干道路口设置值守点,对过往“三小车辆”驾驶人进行说服教育,7家志愿者协会的200余名志愿者轮流参与执勤,共劝返、登记“三小车辆”驾驶人3100余人,喷号590余辆。
配套措施跟进,全方位保民生解民需。为解决城区残疾人出行难问题,郓城县组织人员对郓州街道、唐塔街道、康复中心、优抚医院、唐塔医院进行全面摸排统计,共发放残疾人临时通行证1456个,为8家快递公司发放通行证365个,环卫车辆实行过渡期(一年)管理,过渡期内逐步淘汰不合规的“三小环卫车辆”;特别是对非法营运的老年人,设置了环卫就业岗位70余个,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再就业问题。为解决群众出行问题,全县城乡、城区共投入新能源车辆260部,开通10条城区线路、43条城乡线路,实现了城区主要街道、20个乡镇政府驻地和676个行政村公交全覆盖。针对城区上下学高峰期,加密发车班次,每五分钟一辆车。通过优化线路、科学调配班次等措施,城乡客流量每天达到13000人次左右,城区每天12000人次左右。
据郓城县“三小车辆”指挥部负责人介绍,目前城区由公安交警、交通、综合执法三个部门共60人,分为6个联合执法小组,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负责指挥调度,在城区范围内常态化巡查治理,强化治理成效,避免反弹,持续推进“三小车辆”治理工作,全力打造畅通、安全、文明、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,真正实现城区道路交通秩序明显好转、城市管理秩序明显增强、全县交通事故率明显下降、文明交通水平显著提升的治理目标。